创新创业博士
TECHNOLOGY
首页>科研中心>创新创业博士>正文
专业学位培养方案085601 材料工程-创新创业方向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院系
材料与化工硕博士专业学位项目
专业(领域)名称
085601 材料工程
专业(或领域)代码
085601
适用年级
从 2023 级开始适用
方案制定时间
2023年 08 月
学制
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4年制 最长学习年限8;
学分
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2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9学分,其他培养环节学分≥6学分
领域简介 (工程硕博士专项须填写)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拥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诚实诚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止于至善的优秀品质;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和勇攀科学高峰的钻研精神。
主要培养材料工程、化学工程领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高科技企业需求的首席技术官、创业者等高端复合型人才,具有科技研发、工程、经济、管理、知识产权等交叉学科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具备现代技术转化与工程创新管理的工程思维、产业思维、商业思维及科技产业人文综合素养,有结合商业目标,分析、布局知识产权,管理大型复杂项目,并能将相关技术转化成市场需要的高科技产品;拥有全球化视野和跨领域的综合思考能力及突出的工程和企业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组织高水平商业路演,有整合技术、团队、资本等资源的能力,可为本领域高科技企业提供全方面战略咨询支持或担任首席技术官的能力。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开课学期
硕士必选
博士必选
硕博连读/本直博必选
多选组
备注
公共课
12637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秋季
否
是
G10101300005
工程伦理
1
春秋季
必修课
16362
能源政策和管理前沿一
最少1门、最低2分、博士必选、本博硕博必选
G10303200007
储能与氢能技术
3
G10303200008
智慧能源系统工程
春季
G10303200012
光伏发电工程
G10303200015
先进电池技术与工艺
G10303200016
数据驱动的能源系统与创新
G10302100011
技术商业化
最少4门、最低7分、博士必选
G10302100012
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G10302100013
创新项目管理
G10302100014
创业设计
17499
科研写作与指导
G10302100016
专题研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项目)
G10303200004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
培养环节
17540
学术规范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
0
17541
开题报告(专业学位研究生)
17543
中期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
夏季
G10302100003
行业前沿讲座(专业学位研究生)
G10302100017
专业实践(专业博士)
学术规范教育
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自主学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理工医科)。
开题报告
1. 创新创业方向研究生导师实行在校全职教师和大(科技)型企业、产业研究院等机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同为导师的多导师制。
2.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创业博士研究内容需要直接与实际项目挂钩)、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所有研究生都必须按要求参加开题报告,无特殊原因未参加研究所统一组织的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因出国和外出合作研究的研究生,须提出协商。
年度工作进展报告(工程博士专项须填写)
中期考核
所有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参加中期考核,无特殊原因未参加研究所统一组织的中期考核的研究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因出国和外出合作研究的,须事先和研究所商定中期考核时间。具体要求详见各学院每年发布的通知。
中期考核汇报内容必须有一部分内容体现工程能力与工程素养,且要附上具体的专业实践规划。
行业前沿讲座
所有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前沿讲座(含“创新创业导论”系列讲座、学术讲座、学术论坛、行业论坛、行业报告、行业调研、企业调研等)≥40次讲座,每次讲座后须提交一份小结报告。
专业实践
创新创业方向研究生入学前由项目方面试合格后,即深度参与到某一个项目中,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据项目实际需求完成项目在研发、技术成熟度提升、专利申请数量、技术成果转化、产值收入、或融资额度等方面的需求或提升,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
项目来源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中国船舶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也包括嘉庚创新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其他具有合作关系的创新创业基地。专业实践以具体项目为切入点,定制化培养行业急需人才。
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工程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和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研究生必须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修满全部课程和培养环节的学分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实行“多导师”指导体系,由校内导师(主导师)和校外合作导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指导等工作。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时长一般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应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原则上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在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上,突破产品概念性认证,技术成熟度被行业专家评定为有显著提升,可以使用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平替文章发表数量,技术成果(生产工艺,产品性能)可在行业突破性、技术全球领先性和新增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价值量化分析,且培养单位需要出具相关证明作为论文附件佐证。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参加预答辩。预答辩应在所属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并由以博士生导师及导师团队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预答辩一般安排在正式答辩的三个月之前进行,预答辩通过后安排论文送审。
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法》和《厦门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有关文件办理。论文评阅及答辩程序按研究生院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执行。提交论文后,研究生本人不得接触任何评阅、答辩材料。
跨专业考生补修本学科主干课程
无
课程学习其他要求
编辑:嘉庚创新实验室
内部链接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厦门大学